《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课程要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教学策略五个方面来说说本单元教材的内容。 一、课程要求 《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课标对本单元有以下要求: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多位数各数位的名称,初步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 2 0 以内数的认识,1 0 0 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 1 0 0 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 1 0 个一是十,1 0 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 0 0 以内数的大小。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 、能力目标 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 、情感目标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