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报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xxx镇党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举措。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对xxx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推进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xxx镇位于延怀盆地的东端,辖区面积15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36个行政村,11660户,26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8631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8497亩,从业人员14483人。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948.6万元,人均劳动所得7696.6元。通过对登记在册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核实,我镇因户口迁出或不再从事行业的流失农村实用人才38人,目前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存量219人,其中20XX年培养达标53人,占农业人口总量的1.2%。其中:技术类10人;管理类38人;营销类8人;生产类140人;社会(文化)类241人。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我镇农村实用人才自然成长虽然较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总量不多、素质不高。农村举家外出的现象很多,留在第1页共4页镇内特别是留在农村的人才不多,且人才层次较低,大多数是文化不高的“能工巧匠”,约200人左右,除此以外的实用人才,大多数仅有初中文化,很少有人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中级以上人才则更少。2、技术、年龄、性别结构均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乡土专家、“回乡人员”、能工巧匠和种养大户。“乡土专家”年龄偏大,人数较多,以留守农村为主;“回乡人员”则年纪偏轻,人数较少,无农业实践经验,以外出务工为主,两类人才因年龄、文化和地理的差异性很少机会交流,很难取长补短。技术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科技人才居多,信息、卫生和经营管理人才甚少。实用人才年龄总体偏大,且女性人才比例偏小。3、管理服务不到位。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还缺乏系统的规划,服务扶持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培训效益不明显。对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服务少,而且相对滞后,人才基本情况登记不祥,目前全镇已申报的仅有219人。4、培训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大多实用人才依靠祖辈实践积累和摸索掌握实用技术,且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培训工作举步艰难,只能停留在对种、养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农产品加工、农村经纪、信息等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大。5、专业技能难以有效发挥。由于管理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需求相脱节,致使学非所用;大多数实用人才,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重等等,导致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尤其出外打工的实用人才,发挥不了自己的技能。6、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镇财政资金紧张等原因,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重制约。第2页共4页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完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