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调研报告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展动向一)、事业单位前期改革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等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进展、提高事业单位的活力,国家对事业单位及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第一阶段为1978 年至 1988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探究阶段,主要对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摸索;第二阶段 1988 至 1993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动阶段,主要改革了事业单位统一管理的模式;第三阶段 1993 至 1998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动阶段,主要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得到明确,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宜宾路桥公司属此类);第四阶段 1998 年至今,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加快推动阶段,主要进行裁员、推行聘用制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制度、健全人事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是激发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这一系列改革逐步改变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事业单位体制及管理模式,将事业单位改革、进展与社会经济进展更好的结合起来,幷初步改变了事业资源配置手段单一、事业机构效率低下等问题。20 多年积极探究与实践,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也由传统的单一管理体系变成了目前的形式多样、运行机制各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进展状况大相径庭的庞大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表现在:1、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1993 年 3 月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事业单位要根据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的原则进行改革。1996 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改“”革 遵循政事分开、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 。改革方向和原则的明确,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在目标导引下系统设计,在原则法律规范下稳步推动,从而提高改革的效率,降低改革的成本。2、扩大自主权,转变经营机制。扩大、落实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改变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与方式,转换事业单位经营机制,促使事业单位走向独立。主要措施: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改变财政供给模式;转变经营机制。3、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人才工作特点与成长规律的管理机制,激活各类人才的活力就成了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措施有: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从政事一体化中剥离出来,建立体现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