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第一卷 名词解释 第一编、先秦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的本身 四家诗:=(三家诗+毛诗)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chan g)的古文“毛诗”晚出,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情。 楚辞: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直接来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香草美人:《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大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主,或是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第二编、秦汉文学 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纪中显示 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简答 第一编、先秦文学 神话的简要分类: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三、洪水神话(大禹治水)四、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黄帝与蚩尤之战)五、发明创造神话(后羿) 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具体、形象;随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神话消失的原因:中国神话历史化;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诗经》的内容分类: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农事(七月);燕飨(x ian g)、怨刺(变风和变雅);战争徭役;爱情婚姻 《诗经》的艺术特点: 1. 赋比兴,(赋是基础)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2.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