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集训 1 论述类文本阅读(1) [每小题3 分,共18 分] 一、[2018·湖北四地七校 10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最终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 的《 大岭 晴 云 》,还是范 宽的《 溪 山行 旅 图 》、董 源 的《 潇 湘 图 》 以 及 巨 然、燕 文 贵 、许 道 宁 等 的作品,都 客观地整 体 把 握 和描绘 自然,表现出一 种并无确 定 的观念 、含 义和情感,从而具 有多义性 的“无我之境”。 如 果 看 一 下 南宋马 远、夏 珪 等 那 许 许 多多的小品:《 深堂 琴 趣 》《 柳 溪 归 牧 》《 寒 江 独 钓 》… …我们 就会 发现细 节 真 实 和诗意追 求 正 是它们 的美学 特 色 。它不再 像 前一 时期 那 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 得 更具 体 和更分化 了。尽 管 标 题可 以 基 本相 同,由画面展 示 出来 的情调 诗意却并不完 全 一 样。应 该 说,比起 北宋那 种意境来 ,题材 、对象、场 景、画面是小多了,一 角 山岩 、半 截 树枝 都 成 了重 要内 容 ,占 据 了很 大画面; 但 刻 画却精 巧 细 致 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 厚 、鲜 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 ? 是,又 不是。相 对于第 一 种意境,可 以 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 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 相 对于下 一 阶 段 来 说,它又 不是: 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 实 描写上,还是在抒发主观情感观念 上,它仍 然保 持 了比较 客观的态 度 。 上述第 二 种意境可 说是形 似 与 神 似 、写实 与 诗意的融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