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 一、伤寒学派 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 .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 .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 (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 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 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 刘完素 寒凉派 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 张元素 李杲 七、攻邪学派 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 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 《局方》 温燥 金 朱丹溪 寒凉降火———苦寒 明 温补 清 寒凉 十、温病学派 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 1 4 5 -2 0 8 东汉末医家 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 .麻沸散:羊踯躅 茉莉花根 当归 菖蒲 2 .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 .漆叶青黏散:黄精 漆叶 桑葚 何首乌 茅山术 《华佗神方》 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 草乌 胡茄子 羊踯躅 麻黄 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 草乌尖 生南星 生半夏 胡椒 蟾酥 荜茇 细辛 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 解麻药神方:人参 生甘草 陈皮 半夏 白薇 菖蒲 茯苓 神膏:乳香 没药 血竭 儿茶 三七 冰片 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 药王 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 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 “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 .伤风,太阳中风 2 .关节不利,疼痛 风寒湿痹 乌头,天雄,附子 3 .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 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