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 致病的共同特点 概念 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 1 外感性 2 季节性 3 地域性 4 相兼性 5 转化性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行、变、动) 2、 风性善行而数变; 3、 风性主动; 4、 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1、 寒为阴邪,易伤阳位; (冷) 2、 寒性凝滞; 3、 寒性收引; 火(热)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 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热) 2、 火热易扰心神; 3、 火热邪易伤津耗气; 4、 火热易生风动血; 5、 火邪易致疮痈。 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1、湿为阴邪,易损阳气,阻遏气机; (重、浊、腻) 2、湿性重浊,易趋下、袭阴位; 3、湿性黏滞,易兼他邪。 暑邪 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外感、季节)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 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干) 2、 燥易伤肺。 凡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称为病因。 疠气的致病特点: 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症状的黏滞性(不爽)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1、气候反常 湿邪致病黏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病程的缠绵性(病程长)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疠气: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预防隔离工作不力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4、社会因素 疫病发生的类型:瘟疫 寒疫 湿热疫 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阴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正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经脉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重要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系统 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支。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