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脉经》:西晋王叔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千金翼方》:唐,孙思邈。“三因学说”----宋金元时期,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 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 3.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 4.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它即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6.五行的特性: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肃降、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7.五行的生克乘侮:(1)生克和制化:A 相生: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 相克: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C 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事物间的协调平衡。(2)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A 相乘:是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既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方面。B 相侮:是指五行反克为害。五行之间相侮的次序和相克的次序相反,既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8.气的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9.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0.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极调畅”。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失调即为“气极失调”。 11.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 12.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3.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