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总结:信息系统开发基础(10分)信息系统按照其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大致可分成4个阶段:1.信息系统的规划阶段本阶段的目标是制定出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2.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5个阶段。①总体规划阶段: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它的基础是需求分析。本阶段将:·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规划过程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实施计划、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等。②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③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等。④系统实施阶段:将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也就是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由于系统实施阶段是对以前的全部工作的检验,因此,系统实施阶段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⑤系统验收阶段: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否做到了用户友好等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这时就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阶段当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系统就进入了运行阶段。长时间的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4.信息系统更新阶段(消亡阶段开发好一个信息系统,并想着让它一劳永逸地运行下去,是不现实的。企业的信息系统经常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是报废重建的情况。对此,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要注意系统的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个要素。其中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利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1、快速原型:需求不确定瀑布型:明确定义;类似项目、规模更大螺旋型:循环、里程碑事件喷泉模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迭代模型:不能定义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XP、RUP推荐主张的减少风险的模型。V模型:代码编写--单元测试,详细设计--集成测试概要设计--系统测试,需求分析--验收测试2、实施阶段工程量最大、规划阶段--可研报告、分析阶段--方案说明书、设计阶段--设计说明书、交付阶段--用户说明书。3、结构化分析: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逐步求精)4、管理专家系统属于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5、需求分析使用的图:层次方框图、用例图、IPO图等。。。。N--S图软件详细设计逻辑图。6、UML关系:依赖、关联、实现、泛化。UML独立于系统开发过程,非可视化编程语言。UML:类图--最常用;系统---构件图;体系--部署图;信息交互,定义边界--用例图;顺序图:时间顺序,复杂交互过程的建模。通信图:消息流经的数据结构。定时图:消息跨越不同对象的实际时间。UML:用例模型描述系统功能等价于传统的系统功能说明。7、类里面的两种关系:聚合(时间不一致)、组合(时间一致)8、边界值:稍大或者稍小于边界值四个数。9、完善性维护: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