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作业 1、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2、就郭沫若的《天狗》(或《凤凰涅槃》)写一篇赏析短文。 3、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中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评说?结合作品的分析,阐明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同意 子夜》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典型的民族资本家形象。吴荪甫,他是上海滩上财力雄厚的工业巨头,他是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的大老板;而这样的一个大人物为什么“不得善终”呢?这不仅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其自身的悲剧。正如茅盾在《再来补充几句》中所说:“吴荪甫的悲剧中是带有某些悲壮性的。” 吴荪甫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有很强的事业心,不是庸碌无能之辈;他有雄心有壮志,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的企业家们”全部打倒;他有魄力,知道怎样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还有作为老练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教养、高水平的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的事业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双桥镇的企业、裕华丝厂、益中公司。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的事业却寸步难行。这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整个时代大环境来看,半殖半封的社会下的民族资产经济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本就是举步维艰,并且军阀混战,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更是摇摇欲坠;其次,吴荪甫无法改变中国丝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日本丝排挤打击的被动局面,而当他把损失变相转嫁给工人时,必然引起工人的不满和反抗。 4 、简析《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寒夜》中曾树生的外在性格是显而易见的。用巴金的话说;她生性“怕冷、怕叔寞,,, “爱动、爱热闹”,“爱过热情的生活”①。她有一个灿烂的青年时代,也曾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共同理想使她和同读教育系的汪文宣相爱,并在没有举行结婚仪式的情况下与汪同居了。这在中因的三十年代,称得 r 恤一个大胆的举功。曾树生以行动向封建礼教宣战,表明她确是一个不甘平庸、向往过热情生活的人。对曾性格的外部特征巴金并没有倾注更多笔墨,他所努力挖掘相揭示的是人物的深层性格。曾树生的生活环境虽有变化,但没能改变她热情好动、不一甘寂寞的天性。抗战爆发后他们一家随“国府”迁到重庆。那个米珠薪桂弱肉弧食的国统区,当然并非她理想的乐园。她不一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轰轰烈烈地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但她又不安于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