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当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思维方式经过代代流传而基本稳定下来成为习惯,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地方或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便形成了。西方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征服,特别是1840年开始的中国的殖民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之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西方文化)。西方人的服饰、饮食、习俗无一样同于中华,中西文化的分裂,不同文化的异质逐渐成为了一种公认。东西方在哲学思想源流上各自有不同的来源。东方体系(特别是中国)深受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历史悠久丰富,较注重情感的变化,因此东方诸 民族观察事物有时是凭直觉、非理性、综合的,他们注重情感诉求。相对而言,西方的逻辑学承袭自苏格拉底以来的“三段论法”,因此西方的思维方式倾向理性主义、善用逻辑、推理的思考,他们习惯有系统、有秩序地掌握事物的性质。因此,东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中国是直觉思维的传统。什么是分析呢?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不同情况来事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研究。用三断论的方法。讲求大前提小前提,还有前项后项等。论证时还要不犯逻辑错误。什么是逻辑?就是采取一种直觉的方式,多从整体上来待事物,停留在描述的层面。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实践问题理论前面。直觉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而直觉是经验的产物,但不一定是逻辑的结果。而西方呢?对于规律的总结,理论之于实践,是西方惯有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中国人极具创造力,却没有西方的推广性应用。故而有人感叹:中国有改变欧洲及至现代世界的四大“技术发明”,但没有能说明其原理和用途的理论科学。例如,在食物的调味上,中国靠直觉和经验放调味料。而西方就会认真地写下多少分量的食物要放多少调味料。 西方式的思维多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国思维则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例如:在教育上,中国会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能做,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是弱于分析的。告诉我去做,但是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没有理由,只是去做。而在西方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中国式思维是抽象的。举个例子:在绘画里,前者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在他们背后加一双翅膀;后者为了说明仙女在飞,会以仙女旁边加几朵白云。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