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 加 强 。对联就 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 骈赋中的俪句发 展 而 来的。 明 清 两代 ,对联已渗 透 到社 会 生活的各 个 方 面 ,各 类对联都 得 到广 泛 的应 用。自 明 朝起,由 于皇 帝 垂 青 ,上 至 达 官 显 贵 ,下 至 平 民百姓 ,吟 诗作 对蔚 然 成风 。加 之 康 乾 二 帝 的推 崇 ,一时 楹坛 高 手 云 集 ,挥 毫 泼 墨 ,各 式名 联异 彩 纷 呈 。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 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 整 。 另 一副 对联则 更 有文 学性 和 科 学性 : “二 月 春分八 月 秋 分昼 夜不 长 不 短 ; 三年一闰 五 年再 闰 阴 阳 无差 无错 。” 上联不 仅 指 出了 春分和 秋 分这 两 个节气所在的月 份 ,而 且 把 这 两 个月份 的时间 特 点讲 得清清楚 楚 ,即 二 八 月 是 昼 夜相 平 。下联则 换 了 另 一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