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工职业化管理思考XX省XX县区供电公司现有18个供电所,36个专业组,542名农电工。今年以来,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研究探讨农电工管理的新机制、新思路,因地制宜整合电工组设置,形成了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的管理模式,保持了农电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形成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探索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农电工队伍管理的新路子。一、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动因在农电体制改革初期,电工组管理模式在农村用电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农电工管理在诸多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电工组以台区为单位管理,农电工集营销、服务、检修、维护等业务于一身,业务通而不精、专业懂而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管理职责交叉,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监督和管理乏力,安全问题突出,远远不能适应农电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其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电工服务村级用电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原来由电工组综合管理村级用电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农电管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三,从农电体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业员工和农电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农电工的身份和性质似乎决定了他不是专业管理者,农电工上班是电工,回家是农民,他们在完成其承担的电工任务以后,仍然可以从事田间劳作和其它事务,这样无法把他们与企业员工划在同一条线上,从而使得农电工的管理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要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管理迫切需要创建一种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农电工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势在必行。二、实施农电工队伍职业化管理**年,XX县区供电公司在东城供电所进行试点,将原来农电工一职多岗、分线包片的管理模式,改革为供电所对农电工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将原电工组农电工分为配电组、营业组,修订完善各专业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明确各专业第1页共5页组和各岗位的职责,设立以客户服务室为枢纽,以配电组、营业组为主体的“一室两组”专业化管理。全县成立专业组36个,办公地点设在供电所,新建和扩建高标准客户服务室18处。客户服务室主要负责客户用电咨询,受理客户业扩报装、紧急抢修、投诉举报、电费管理,供电所日常内务等工作;配电组主要负责供电所所辖设备与线路的运行、维护、巡视、检修、紧急抢修等服务,业扩报装的勘查、施工,电费收取等工作;营业组主要负责业扩装表接电、营业普查、计量管理、用户抄表等工作。对供电服务半径大的专业组,在原电工组处设立了急修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设2到3名农电工,服务点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系统农电工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可靠、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主动引导消费、善于经营管理、匹配农电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保障措施实行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激励、约束“三大机制”,全面规范农电工管理。1、建立培养机制。根据各供电所人员状况和定员、定岗需要,每年制订农电工需求计划,从社会、职业学校及本公司职工子女中招聘后备农电工。人力资源部为新招聘农电工建立个人档案,与教培、生技、营销、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新聘农电工和上岗农电工分别进行培训。后备农电工,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中心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内容主要是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电业安全与作业技能,电力安装、检修工艺标准,电力法规及职业道德等。培训形式采取封闭式,培训老师由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工担任,培训不少于300学时。培训结束,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合格后,根据各供电所的需求情况,将他们分配到供电所进行实习锻炼,实习期满(半年),经过进网作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农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正式上岗;在岗农电工,统一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组织培训,每个农电工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年举办三至四期农电工脱产培训班,每两年将农电工全第2页共5页面轮训一次。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