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生态学家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所谓生态持续性。1 9 9 1 年 1 1月,在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另一种可持续发展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观。1 9 9 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可承受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 9条基本原则。在这 9 条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又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 1 3 0 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只有包括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获得必需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等内涵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经济学家则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当然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的一种经济发展。 还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1 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国际粮农组织(FAO )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能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上应用恰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