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汇编 1 .诗言志: 《尚书·尧典》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功用的看法,“诗言志,歌永言”。就是说诗是人的心灵的表现。由此确立了中国文艺的民族特点,与西方文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2 .《论语》的“兴、观、群、怨”说 《论语•阳 货 》说:“子 曰 :小 子 何 莫 学 夫 《诗》? 《诗》可 以 兴,可 以 观,可 以 群,可以 怨。迩 之 事 父 ,远 之 事 君 ,多 识 于鸟 兽 草 木 之 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用现代的话 说,兴,就是说诗歌有 感 发 人精 神 的作 用,可 以 引 起 人的联 想 ; 观,就是说诗歌可 以起 到 观察 社会现实 的作 用,能 看到 世 风 的盛 衰 得 失 ; 群,就是说诗歌可 以 使 人们 交 流 感 情 ,达 到 和谐,起 到 团结人的作 用; 怨,就是说诗歌可 以 干预现实 ,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 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 影响极大,成为后世 文学 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 中现实 主义传统的形成。 3 .《论语》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 蔽之 ,曰 :‘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 美。《诗》三百中的作 品起 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 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从文学 作 品上讲,则要求作 品从思想 内容到 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 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4 .《论语》的“尽善尽美”说 孔子 论雅乐与正声时说过《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又主张"放郑声",因为"郑声淫",又说"恶郑声之 乱雅乐也"。其主要观点即是提倡雅乐,反对郑声。 要求文学 作 品“尽善尽美”、雅正中和,这是孔子 文艺思想 的审美特征。到 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 孔子 还说过的另一句话 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 曰 :《诗》三百,一言以 蔽之 ,曰 :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 美。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 特征。从文学 作 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 内容到 文学 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 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5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