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1 .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 .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 . 原始乐舞主要分类: 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 《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 《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 . 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 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 .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 .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 .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热闹非凡。不仅娱神,也娱人。 8 .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 .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 《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 《大咸》-尧-祭地神 《九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仳 《大武》-周-祭先祖 1 0 .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 音乐教育是乐官活动的核心,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教育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学习是有严格进度程序的,教育目的在于巩固周朝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 11.八音:周代的“八音”是根据制作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