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5 3 页 第一章 女性主义文化思潮。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降,女性主义文化日渐成为中国当代社会触目皆在的“物质”景观,不论我们如何认识,它都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人们难以说清女性主义文骅如何重塑了性别、自我与发展的概念,如何重释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更新了爱与生与死、身体与心灵、疾病与健康的观念,如何改变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等,但它所带来的妇女的解放、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目共睹、不容小视。近二十余年来,中国女性以其艰苦卓绝的理论探寻、文本创造和实践行动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化地图的建构,她们不仅撑起了人类生产和社会结构的“半边天”,而且支撑着当代文学文化的“半边天”,离开了女性主义文化,中国当代文化史就是不完整的。因此,系统地考察与梳理世界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及其中国境遇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认识中国女性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女性主义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之复杂关联。 第一节 女性主义的内涵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女性主义”(feminism)这一术语于1870 年出现在法国(法语féminisme),后传入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和少数拉美国家,1910 年后在美国流行,非英语国家也在 20 世纪初开始流传feminism 一词,汉语有音译为“飞米尼斯主义”的。feminism 也可译为“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等。国内现今通常译为“女性主义”,主要是想表征一种政治态度与文化立场。因为“女性主义”一词更注重性别意识与文化建构,区别于早期妇女解放运动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国内大多学者在批评运动中也倾向于采用“女性主义”而不用“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其意义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而言,女性主义可以概括为以消除性别歧视、结束对妇女压迫为政治目标的社会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和文化领域的革命,具体内涵包括政治、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从政治上说,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革命,一场提高妇女地位的政治斗争;从理论上看,女性主义是一种强调男女平等、对女性进行肯定的价值观念、学说和方法论原则;从实践而言,女性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女性主义实际上是三个层面的集合体,无论从哪个层面指称和讨论女性主义,都有其合理性。1[1] 同时,女性主义又是发展的、多元的。女性主义从一开始就有别于各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