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 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 0 0 8 -2 0 2 0 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 号)关于抓紧制定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改良计划*。 一、中国奶牛遗传改良现状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公牛培育进程明显加快,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的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不断增加,促进了奶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粮食转化增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育了第一个中国奶牛品种 1985 年,第一个中国奶牛品种—“中国黑白花奶牛”通过国家审定,1992 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该品种是由国外引进的荷斯坦牛,经纯种繁育以及与地方黄牛进行杂交并长期 选育而成。2006 年,中国荷斯坦纯种牛及杂交改良牛存栏约1200 万头,已成为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 (二)奶牛生产水平不断发展 *注:中国奶牛主要包括中国荷斯坦牛、乳用西门塔尔牛、奶水牛、褐牛和三河牛等品种,其中荷斯坦牛是中国奶牛的主要品种,占奶牛总存栏量的80%以上。本改良计划特指中国荷斯坦牛,其他奶牛品种遗传改良参照执行。 2 近年来,中国荷斯坦牛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 0 0 6 年,全国平均单产水平达到4 5 0 0 公斤,比1 9 7 8 年增加了1 5 0 0 公斤以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区中国荷斯坦牛单产水平已经达到6 5 0 0 公斤,一些规模奶牛场已经超过 9 0 0 0 公斤,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规模奶牛场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分析原料奶产量和成分,科学配置奶牛日粮,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有效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中国荷斯坦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存栏头数的增加,促进了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2 0 0 6 年全国牛奶产量达3 1 9 3 .4 万吨,奶牛存栏1 3 6 3 .2 万头,分别是 1 9 7 8 年的3 5 .2 倍和 2 7 .7 倍。 (三)种公牛站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种公牛站建设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开始起步,截至 2 0 0 6年底全国有种公牛站 4 9 家,存栏中国荷斯坦采精公牛1 3 1 9头,年生产优质冻精 2 5 7 4 万剂。近年来,通过国家支持和自我发展,种公牛站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部分种公牛站冻精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冷冻精液质量明显提高。2 0 0 6 年冷冻精液合格率为 9 6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