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造业强国 ——人力资源分析 引言: 20 世纪中,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在我国,制造业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制造业仍是构成我国国民经济总值最大的产业,它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制造业相比过去制造业和同期我国其他产业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加入 W TO 之后,世界制造业中心更是开始向我国转移。 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制造业总体现状概述 1.1 我国制造业的经济特点 一是制造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超过 90%。制成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制造业利用外资长足发展,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三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 1.2 我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制造业具有优势的核心内容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目前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水平较低,甚至不足发达国家的 3%,这样明显的价格优势使我国制造业出口市场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市场的二元性——国内和国外市场对我国制造业几乎占有相等的地位。 我国制造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另一优势就是具备充沛的创业活力。由于目前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无法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从农业(农村)转向工业(城市)的大量人口没有社会保障,从而使脱贫脱困、勤劳致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其中的一部分人演变成为企业家,使中国的创业活力、创新活力和创业冲动成为世界之最。 在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仅扩大了制造业市场,其科技含金量不高也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经走遍世界,但这主要靠得是中国制造成本低廉,靠的是人力资源的廉价。然而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粗糙,容易出问题。这就表明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几年内,我国制造业将再次面临产品升级和结构的转换,这需要大量拥有高技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