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装市场形势分析与企业经营对策 ----------------------家装培训网编辑部 各位装饰行业的同仁们、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诸多领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装饰行业也同样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今天和大家谈的是关于:“中国家装市场形势分析与企业经营对策”,希望借此机会与全国装饰行业代表共同探讨目前国内家装市场的形势及经营对策。 一、各自为政,市场准入门槛低。 1.家装市场准入门槛底。现在办理装饰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非常简单,而一旦到了别人家的地盘,各类“路障”纷至沓来,我想很多全国性质的装饰公司深有感触。拿最简单公司的名称来说,在其他城市也都被复杂化了,同名企业各地,都有大品牌很难扩展。 2.“附加值”难载。名字变不变无伤大雅,但如果想在各地站稳脚跟,不仅要改“姓”,还必须办理当地的工商资质,而其难度之大的可以用“几乎不可能”来形容。迫于压力,一些知名企业因为准入的时间较晚,难以取得该地的“绿卡”,只能单项工程部身份出现,采取一个工程一报、耗时费力地“笨办法”求得一瓢冷饭。 3.标尺失效。在中国,现在有全国有 20多万家家装公司,而实际上有家装资质的只有 3万多家,按常理来说,获取资质既然是政府行为,本着公平竞争,对于该问题应该“一刀齐”,其实不然,剩余的来依然“生意兴隆”。中国已加入WTO,入世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即同样国民待遇,而现在在国内,来不说与国际接轨,每一个群体之间互相之间都不承认,无法确认身份,如何期待着国际上认可你的“护照”呢? 市场准入的种种限制,企业在资金上的投入虽然不是很多,但在精力成本上的投入却非常之大,前期需要付出很大量的人力、精力,但最难受的还是,你付出了很多,却最终没能挤进市场。 4.“工程”界定不明。家装和工装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用来规范我们工装的施工项目,包括园林工程、建设工程、基建工程等;而有些人,包括一些相关行业的主管单位却将“家装”视为“装修工程”。比较严谨地说,家装合同应该是合同法当中的加工承揽合同,来调整这个关系,属于加工承揽,如订购东西一样,需要一个等待加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工程。 另外,家装和工装之间最大的不同,首先招投标不同,这项很简单,不细说。其次则比较关键,即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与家装过程完全不同的,对人员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打个比喻,让工装的项目经理去管理家装,实际上杀鸡用了牛刀,可绝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