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寓言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民俗故事 2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了,猴子们也很得老人的关心。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河蚌马 上闭 拢 ,夹 住 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 雨 ,明 天不下 雨 ,就会 干 死 你。"河蚌也对 鹬说:"今天你的嘴 不取 ,明 天你的嘴 不取 ,就会 有饿 死 你。"两 个不肯 互 相放 弃 ,一个渔夫 把它们俩 一块 捉 走 了。 寓 意 它告 诉 人们:在各 种 纷 繁 复 杂 的矛 盾 斗 争中,如 果 对 立 的双 方 3 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愚公移山 太 行 、 王 屋 两座 大山,面 积 方 圆 约 七 百 里 ,高 达 七 八 千 丈 。它们原 来位于 冀 州 的南 部、 黄 河 北 岸 的北 边 。 北 山脚 下有个叫 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