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名词解释题 1、简述庄子关于“言”与“意”的关系 答:庄子认为言不尽意,反对言教。如《知北游》: “道不可言传”。言的目的在于得到意,但语言本身并非是“意”,只是帮助我们得到“意”,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言”本身,那就得不到真正的“意”,所以必须“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的基本方法。如《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2、发愤著书说 答: 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性灵说 答: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他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旨”。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特点: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4、兴观群怨 答:“兴”,就是说诗歌的艺术形象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之思想受到感发,激发人并使之精神兴奋,情感波动,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观”,是指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政治得失、道德风尚状况和诗人的主观意图的作用。“群”,则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和谐人际关系,能起到团结的作用。“怨”,强调了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不良的社会政治现象。 以下是网上简答题资料,为避免答案相同,供大家参考: 兴:意谓诗歌对于人们思想情感有启发感染作用, 可以引起联翩的想像。[想象力]。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人民愿望,还包括赋诗 2 者的品性、志向等。[观察力]。 群:指诗歌可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