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2 世纪,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就将中国丝绸传播到亚,欧,非洲大陆,从此,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纽带。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经历史考证,丝绸业在中国约有7 0 0 0 年的发展历程,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智慧,在华夏文明史上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1 )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 0 0 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2 )起源与初创 我国有着许多关于丝绸起源的古老传说,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的文字。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 (3 )创新与成熟 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是我国丝绸生产古典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生产重心位于黄河中下游,绢帛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内容。斜织机和提花机广泛应用于丝织生产,各种织物应运而生,印花技术臻于完备,图案主题神秘并富有装饰性。中国丝绸及其生产技术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 4 )融汇与发展 唐中叶至明清近一千年间,我国丝绸生产在融汇了西方纺织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束综提花机被广泛应用,缎、绒织物的出现使丝织品种更为丰富,图案风格趋于写实并富有吉祥寓意。丝绸业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地区,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丝绸贸易的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央王朝与周边地区并延伸到更远地区的贸易通道的称谓。经过多年研究,史学界一般认为有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自长安经青藏高原通向南亚的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自成都经滇西通向南亚的丝绸之路(“蜀身毒道”),自泉州经台湾海峡通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各条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贸易对象、贸易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外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相延成习,以“丝绸之路”名之。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丝绸之路的形成必须有两大要素,首先要有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其次要有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