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发展情况 导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年一度的世界智库排名公布。中国数量全球第二,不过进入前一百的只有六家。这份报告越来越多被中国媒体和学者所提及。这和被称为国家软实力的智库受到重视有关。 一、尽管中国智库数量很多,不过“真智库”数量、质量皆有限 1、从兰德公司“抢中国智库生意”说起—— 一说到全球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绝对赫赫有名。比较不为人知的是,兰德公司也有中国“雇主”。他们为海南、江苏、天津和广东等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做过调研报告。例如,当初为了迅速地发展海南省的经济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他们曾为海南省提出了改组财政系统、改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案。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兰德公司这个“外来和尚”做这些研究先天不足,毕竟是美国智库,很多东西出于“安全”考虑会有限制。另一方面,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智库机构约为2500 个,研究人员约 3.5万人。为何这些沿海省份舍近求远呢? 09 年的时候,兰德公司总裁汤姆逊曾经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并没有类似兰德这样的综合性智库,即研究领域也很广,每个领域的专家又能研究得很深的机构。比如兰德在物流、能源、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做得很深,但涉及的领域又远不止这些方面。”这其中,除了强调综合性之外,也有强调实用性的意思。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智库其实就是提供公共政策的,社会有这样的需求;第二,中国的智库在提供公共政策上似乎能力还有欠缺。这是为何呢? 2、被“抢生意”的中国智库短板:不够独立导致不够深入,缺影响力、公信力 什么是智库呢?英文叫“think tank”,有人也把它称之为“思想企业”,专门制造思想产品的。这种“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独立。尽管它可能从政府、财团获得经费,但独立于二者。所以,一些新闻报道中把中国古代的“门客”、“谋士”拿来和智库类比并不妥帖。真正的智库其实和官方体制内的政策研究机构不相同,是个“舶来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资料显示,中国的民间智库只占 5%。而这些机构一般很小。难有影响力。绝大部分智库都是官方、半官方背景的话,因为经费的依附等因素,很容易走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外智库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组所做《新时期加快我国政策咨询类智库建设的建议》就说得很明白,“国内智库的主体是各级党政组织主办的研究机构,针对特定问题及其所提政策建议的讨论,缺乏不同群体的深入参与,公信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