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 0 0 0 年,水稻播种面积2 9 9 6 2 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 7 .6 %,稻谷产量1 8 7 9 1 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 0 .7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 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 0 ℃积温2 0 0 0 -4 5 0 0 ℃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 4 5 0 0 -7 0 0 0 ℃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 3 0 0 ℃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 0 0 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 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 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 6 个稻作区和1 6 个亚区。 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 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 1 9 4 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 7 .6 %。 Ⅰ1 .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 1 3 1 个县(市)。年≥1 0 ℃积温6 5 0 0 -8 0 0 0 ℃,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 1 2 0 0 -1 5 0 0 小时,降水量1 0 0 0 -2 0 0 0 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0 ℃始现期至≥2 2 ℃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 1 2 -2 5 3 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 0 ℃始现期至≥2 0 ℃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 3 5 -2 7 3 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 4 %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 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Ⅰ2 .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 4 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 0 ℃积温5 8 0 0 -7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