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完整版笔记(内容较简) 第一章 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 一、 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主要证据 1 、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2 、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3 、夏已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4 、夏还建立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的区别 1 、按地域划分国民 2 、公共权利的设立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的特点 1 、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 、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 、法律与道德互相结合,界限不清。 4 、刑事法规相对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第二节法制指导思想 一、夏、商法制指导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他是原始自然宗教与阶级社会有政治目的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影响了后世家天下的政治理论和社会格局。 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 1 、王权神授(听命于天,听命于神是夏商法制的主导思想) 2 、天讨与天罚 二、西周法制指导思想 1 、以德配天(上天只把天命交给有德者,德包括 3 个方面:敬天、敬宗、保民。认为民心向背决定王朝的盛衰,能否实行德政又关系到民心向背。) 2 、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周公制礼形成西周时期礼、刑相结合的特点。) 3 、刑罚世轻世重 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轻与重。刑新国用轻典(以安定人心),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维持社会秩序)。 4 、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被后世奉为法律制度的理想的原则与标本。后被儒家发展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春秋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第三节立法活动 一、夏、商立法概况 除夏、商王发布的各种命令外,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字,主要靠代代口传而流传和遵循的。 1 、禹刑(不是成文法,而是泛指夏朝的法律和刑罚。除习惯法外,夏王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发布的王命和誓也是法律渊源之一) 2 、汤刑(商有乱政而汤作刑不成文的习惯法仍占很大比重,除此誓、诰、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渊源。誓是约束的意思,相当于军法;诰,含义告诫,偏重于国王对权臣、大臣、诸侯或下属发布的命令、指示或训诰;命是国王对具体事情发布的命令) 商王朝建立后法律制度随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也进行过几次大的修改。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