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_第1页
1/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_第2页
2/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_第3页
3/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 一、名词解释(5 题,2 0 分) 1.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 年1 月于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 人。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 年6 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 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4.《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