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 主导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周扬第一次在文代会所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2 类史诗小说:,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 3 50 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 4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5 茹志鹃 50、60 年代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1978年又选编出版了小说集《百合花》. 《百合花》(1958)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如愿》《静静的产房》叙述建国后生活,与他人构成冲突,人在时代中精神变化。 6 从 1961 年至 1962 年,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创作的短暂潮流。代表性的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顾母绝食》;冯至的《白发生黑丝》等。 7“文革”期间的“地下小说”并不多,从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文学史地位考察,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赵振开的《波动》、靳凡 的《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逝的时候》等最有代表性。 8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 9 曲波的《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 0 赵树理 5 0 年代以后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兴来》 《互作鉴定》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 1 1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 5 0 年代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1 2 李准代表作:《 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1 3 柳青第一篇长篇小说《种谷记》,第二篇《铜墙铁壁》 代表作《创业史》,主要人物:新人梁生宝与他的父亲梁三老汉。 1 4 梁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组成。 1 5 杨沫《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得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与余永“才子佳人爱情“,卢嘉川的“英雄救美”爱情,和江华的“政治爱情“ 1 6 5 0 年代初开始,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方纪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