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湿法冶金、分离提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09-1-19 访问人数:413 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 一、起步 解放前,中国没有稀土工业,稀土产品依靠进口。1953 年锦州石油六厂用硫酸法分解独居石生产硝酸钍,为石油工业提供催化剂。1957 年由于汽灯纱罩用量增加,大量需要硝酸钍。上海永联化工厂开始采用碱法处理独居石,但生产硝酸钍时,稀土仅作为副产品堆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钟焕邦等同志开始研究单一稀土的分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958 年研究从独居石和褐钇钶矿中分离单一稀土,于当年7 月制得了16 个单一稀土氧化物。并于1960 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立试验厂,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半逆流萃取工艺试制单一稀土氧化物,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962 年完成16 种单一稀土金属的制备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稀土冶炼厂的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20 世纪60 年代初,长沙602 厂、上海跃龙化工厂,包钢8861 厂相继建成投产,从此中国稀土工业由试验室走向工业化。 二、稀土矿冶炼与综合利用 1.包头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白云鄂博矿位于包头市区以北150 公里的白云鄂博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以铁、稀土、铌等为主的特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床。工业有价元素多达二十多种,稀土元素工业储量为3500 万吨。但由于该矿是由氟碳鈰矿和独居石两种稀土矿物组成的混合型矿种,选矿和冶炼难度很大。因此,开始所生产的稀土精矿中稀土含量只有20%~ 30%。 1966 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包头冶金研究所、上海跃龙化工厂、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包钢稀土三厂等单位开展了碳酸钠焙烧-硫酸浸出-P204 萃取提铈和高温氯化等工艺技术的半工业试验会战,试验结束后包钢稀土三厂使用半工业试验的工艺生产氯化稀土。 1972 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采用回转窑浓硫酸焙烧法冶炼低品位包头稀土精矿(REO 20%~ 30% )生产氯化稀土(第一代酸法),在北京通县冶炼厂进行的工业试验获得了成功,较好地解决了低品位稀土精矿的湿法冶炼工艺。1974 年包钢稀土三厂引进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回转窑浓硫酸焙烧冶炼包头稀土精矿新工艺代替碳酸钠焙烧法生产氯化稀土,使稀土回收率由40%提高到70%。 1973~ 1979 年间,哈尔滨火石厂、包钢稀土三厂和甘肃903 厂先后采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第一代酸法工艺生产氯化稀土,使年生产能力猛增到10000 吨以上,促进了稀土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