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局农村社会发展科年度工作总结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年。一年来,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考核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村一线”培育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房“两改”稳步推进为基础,坚持打造精品和实现普惠相结合,加大建设力度,彰显人文特色,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格局,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具体总结如下:(一)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规划水平围绕城乡加速融合、全域城市化加速推进的目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北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规划。一是统筹规划城乡污水治理。结合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和三年内河水质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城乡一体的污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全区城乡一体的水、电、路、信息、污水、绿网等专项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二是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项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域内村庄的布点、配置、规模,细化了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等各区块的功能定位,突出了片区特色。如编制了《小港街道兴岙片区发展规划》、《小港街道合兴片区发展规划》、《春晓镇三山片区发展规划》等。(二)强化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一是加大农村面上整治力度。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街道(乡镇)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实行每月排名,每季考核,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结合今年开展的“双清”和“三改一拆”行动,组织开展了村庄整治建设“回头看”活动,把营造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乡村环境,作为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不定期进行督查。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小浃江、沿泰河和芦江三大水系两侧村庄,通过截污纳管、整村接户、终端生态处理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第1页共6页村共150个,共铺设污水管网187公里,受益农户约7.3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为73.9%。已投入建设资金约1.4亿元,其中区级财政下拨建设资金3877万元。三是扎实推进农房“两改”工作。深入实施农房“两改”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xx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实施意见》(初稿)。目前,全市首个完全产权农房改革项目大同新村一期已完成安置,梅山新社区一期和东岗碶新村也已交付使用,其它项目进展顺利。至10月底已完成农房改造3257户,拆迁农户1398户,改造面积57.9万平方米,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3%和77.7%,霞浦街道书音院项目和小港街道长山a地块集居区项目被列入市级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项目,总数达到8个,柴桥街道芦湾家园项目也完成了材料申报。(三)强化成片连线,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的方式,以项目带动,着力打造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和美丽乡村精品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加快推进。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各村定位和村庄建设实际,结合“三村一线”创建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整体谋划的原则,科学安排创建名单。小港街道合兴村、柴桥街道高村申报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柴桥街道洪岙村、春晓镇民丰村申报创建市级特色村,柴桥街道河头村、梅山乡梅中村申报市级中心村。通过高标准创建全面小康村、培育发展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各个村在积极准备资料,迎接市里验收。二是精品线统筹推进。将“三村一线”进行整合,统筹推进精品线路、精品区块打造,协调相关区级部门,将资金向精品区块、精品线路倾斜。目前,大碶九峰山片区建设继续深化;柴桥紫石片区、岭河片建设初显成效;秀美山川精品线建设进展顺利,沿线隧道基本贯通,逐步推出中央生态区精品观光线,涉及周边近15个村(包括九峰片区和岭河片区),从而使整个中央生态区周边新农村形成一个环状,其成片连线规模在全市乃至全省独具一格。在具体建设中,坚持从各地实际第2页共6页出发,注重保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