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镇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受到地理区位条件及其他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能解决。本文就*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浅述自己的几点认识和看法。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镇位于桂中地区大瑶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人口多,耕地面积少,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以种稻谷为主,且一年一季,大多数农户的口粮不足,需要政府救济。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与外界的交流少,观念陈旧,生活相当困难。近些年,当地政府为了改变农民贫困的生活现状,结合山内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镇在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重点是通过加强“三条林带”建设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和平—金田—六拉的“八角林带”建设;“金田—六拉—长二—六段”的“茶叶林带”建设;“共和—罗孟”的“毛竹林带”建设。目前,三条林带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且相继产生了经济效益。全镇种植八角面积1.8万亩,其中挂果林面积为0.6万亩;茶叶面积5000亩;毛竹面积5270亩;农民依靠“三条林带”建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房条件、交通工具等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观念也开始转变,很多家庭开始自谋发展之道,大力发展中草药和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目前,全镇发展种植绞股蓝2000亩,林香草1500亩,黄桅子500亩,草果800亩。另外,部分人还开始向经济收入来更快的其他种植、养殖业发展,如食用菌种植,猪、羊、鸡、鸭、奶牛养殖,以及特种淡水鱼养殖业等等。农民通过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正在一步步改变着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农业产业结构在原来传统模式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第1页共4页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种植结构还比较单一,且农产品的深加工问题不能得很好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也在调整,但形成不了规模,带动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产业层次不高。总体上看,全镇农村产业结构仍比较单一,传统的农业比重过大,农村二、三产业比重较低,林果业、畜牧业和工副业发展缓慢,种植业虽然发展了经济作物种植,但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不是很高。产业结构的层次不高,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部分村屯和农户把结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多种什么或少种什么”,调整的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区域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很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二)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全镇确定“三条林带”建设作为主导产业,但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仍比较小,像茶叶种植中,优质茶叶品种种植的面积小,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二是还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基本上还维持在自产、自销的局面;三是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龙头企业数量少、效益差,不能带动基础生产上规模、上水平,对增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难度较大。(三)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镇市场信息建设相对滞后,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信息中心建设远远不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市场带动能力较弱,销售渠道拓宽不够,不能科学地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繁育优质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发展种养大户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镇主要是依靠农业发展,由于近几年农副产品价格处于低迷状态,如几年前当地的八角收到每斤30多元,现在每斤才收几元钱,群众收入大幅度减少,资金短缺十分突出,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于是一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产业项目,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启动。第2页共4页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以市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