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意见为全面提高*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以来,*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9190万千瓦,农机总值490亿元,拖拉机2*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70%。农业机械化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不同作物与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急需机械研发生产水平不高、投入仍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明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市场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省由农机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跨越。(二)战略重点。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重点提升玉米收获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提升花生、薯类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重点提升以秸秆加工和综合第1页共4页利用为主的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三)发展目标。“*”期间,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协调发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加快发展,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全面发展。到20XX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8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亿千瓦以上,拖拉机达到230万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1.63,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全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5%左右。三、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创新根据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入实施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花生收获、薯类收获、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机具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作力度,层层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基地新技术新机具试验推广阵地、示范辐射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围绕提高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所需机械的研制生产,突出抓好自走式、多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和装备攻关,搞好花生、薯类收获机械的技术提升和熟化定型,加快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引进开发推广。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探索既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又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四、加快发展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既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各地要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在机械装备上,坚持背负式与自走式相结合,以背负式为主;在发展布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在技术服务上,搞好培训、推广和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的使用操作水平;在作业组织上,引导玉米收获机械开展跨区作业,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益;在工作指导上,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第2页共4页播种“一条龙”作业,实现玉米机收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要突出抓好机场周围、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