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对策研究VIP免费

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1页
1/7
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对策研究_第2页
2/7
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具体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些论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本遵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资源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化解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带来的挑战,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1]。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决定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要的政策途径是矫正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失衡的问题[2]。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重要的资本性投入要素,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方向指南,需要深入研究提出具体对策。1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的意义述评一般地看,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包括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水等)、土地、资本(农业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劳动和技术等,土地与自然资源禀赋在农业供给体系中是一种固定的约束,劳动、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往往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根源上改观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失衡的局面,才能在机制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本、劳动数量的投入,现代集约型增长方式则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结构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引入和重新组合配置的过程,这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快第1页共7页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人蓄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转变。2016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19%,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9.20%、94.15%、83.08%[3],农业机械投入成本分别为2800.95元/hm2、2030.4元/hm2、1738.2元/hm2,在总成本中占比达到13.37%、10.87%、11.33%,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中平均占比也超过1/3[4]。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投入要素。因此,优化农业机械投入结构,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成本、高库存、低竞争力。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综合效益低。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尽管劳动投入数量逐年减少,但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迅速上升,成为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投入要素。例如,虽然2016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生产中的劳动投入数量比2000年分别下降60.21%、42.53%、53.63%,但是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分别增加2.25倍、3.47倍、2.61倍,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为50.55%、46.05%、55.35%,同期增加4.81个、9.82个、8.04个百分点。与美国比较,2016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总成本分别是其1.16倍、3.08倍,1.52倍,其中人工成本为4.51倍、15.96倍、13.93倍,在总成本中的占比高出其30.54个、29.57个、38.30个百分点[4]。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2.37%(2014年)[5]。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人工成本上升推动生产成本居高是主要原因。因此,增加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过约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后,近几年速度趋缓。如:2004—2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