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及农村:信息化渗透到田间地头:田间地头指导农业2008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三年,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提供良好环境在2008年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文件中,农业及农村信息化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为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1号文件),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为2008年我国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作确定了基本原则、任务和方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2008年3月7日,科技部出台《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促进行动”。2008年4月17日,农业部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的建设原则、示范单位信息化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等。2008年10月12日,党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不断促进生产经营信息化”和“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数字手段提供有力支撑2008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部署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科技部继续实施国家第1页共4页863计划“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重大专项和“数字农业技术”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和“村镇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项目。农业部继续推动实施金农工程,建立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信息服务,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信息技术已覆盖农业产业链全程。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空间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产业布局以及资源优化中,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实现区域资源调查、产业布局规划、生产经营决策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猪、奶牛等动物联合育种网络平台和健康养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整体提升了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淡水鱼健康养殖网络管理与疾病辅助诊治系统、饲料配方和精准投喂养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周转效率,大幅增加了农产品效益。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新疆、河北和XX省垦区等9个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在信息化村、信息化乡镇、信息化县和信息化企业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精准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定位实施的现代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是在资源硬约束和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在精准农业信息获取、分析决策和精准作业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取得重要突破,研发出测定土壤压实和土壤水分的复合传感器,提高了复合测量的集成度和准确度;开展了农机装备条件的总线技术,开发了水稻智能对行插秧机、圆盘式变量施肥抛撒机、小麦半预置式变量施肥机等一批精准农业智能装备,建立了作物精准管理模型、投入处方生成系统、精准农业专用控制系统,初步建立了我国精准农业集成技术平台。在全国启动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和设施农业产区的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第2页共4页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村民生改善。适合农村的网络接入设备和低成本农村信息服务终端得到应用,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农村社区产业链服务信息系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数码文化娱乐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产品在全国20个乡镇、51个村开展了示范应用,面向农村居民提供了远程教育、农民技术培训以及图书、讲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