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意见,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农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提升农民的收益。1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特征1.1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调。自1978年以来,到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从80%下调到60%[1]。据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结构总共经历了3次较大调整,第1次是1978—1985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的中心转移到经济上,引发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渔业在1978年仅占我国农业弄产值的2%,是所有农业内部部门中比重最小的,而2002年,渔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竟然提高到16%。而种植业在1978年占据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77%,经过10a的发展,种植业下降了将近10%。牧业在1986年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曾一度由17%上升到25%,成为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2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受第4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结构的比重迅速的下降,到了2002年前后,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乎下降到50%。1.2农业经济增长的特征种植业始终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遥遥领先,因此加强种植业的收益,是增强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提高种植收益。例如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第1页共4页1990年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78.002万hm2,粮食作物占总量的20%,到了2007年末,我国粮食作物提高了200万t的产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此外,加强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也能优化农业结构,具有资源优势的经济作物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林果业基地的建成,也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大林果业资金投入,能够带动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以葡萄可以酿酒,也可以做成林果产品,通过不断地扩展特色农业的框架,我国农业经济越发的多元化,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并远销海外。依靠特色林果业的迅猛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的增长点。2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2.1农业外部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而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到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在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降,这是社会转型对农业外部结构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到农业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经济成为未来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下降,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求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并以农业经济增长为目标,对农业外部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3]。此外,还要注意,劳动力会一次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转移,因此合理化的转型,也是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操之过急会引起农业结构的畸形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种植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农林渔牧总产值结构组成了农业内部结构,因此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指通过调整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在农业内部结第2页共4页构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虽然经过多次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