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精神材料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群工委员 席锋涛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青年基层干部应发愤图强,从梁家河汲取精神力量。 一、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不到 16 岁的习近平在离开北京后,来到梁家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后,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选择面前,都要不忘初心,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作为第一价值判断。 二、加强学习,不断锤炼。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 三、服务基层,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扎根衣村,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无不体现了一个干部的担当。作为干部,担当是第一价值,我们要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 年 8 月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党支部书记 聂卫平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創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 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途释了“=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道循。我理解习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限我们競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帯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帯头,才能真正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然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帯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帯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帯领村民打井,建了 XX 省第一口沼气池、创か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著和真诚拥蛾。“空谈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