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 1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 、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为适应环境限制而制定的一些会计环境假设。具体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3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资产计价和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方法或金额可选择,应当选择对本期资产及收益不利的方法或金额 4 、 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是指根据支出与对应的收益两者所处的会计期间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5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商主体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7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的指标的单位和口径前后各期一致、相互可比 8 、一致性原则:是指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9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照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发生变动时,除有特殊规定,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1 0 、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 1 1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服务的特定的并且独立的经济实体。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 2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它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之一。 第二章 1 、账户: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录会计科目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 2 、余额、期末余额:是指一个账户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借方金额的总和与贷方金额的总和的差额 3 、资产权益等式反映某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的来源。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4 、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第 4 章: 1 、现金: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现金又称库存现金。 2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性资产。 3 、其他货币资金: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项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等。 4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鼓励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