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VIP免费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_第1页
1/3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_第2页
2/3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一、劳动力转移工作滞后,半年闲的问题没有解决。从我乡的情况来看,人均4亩地,现在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一般家庭都是二十几亩地,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好,但实际情况是两个人管二十几亩地,剩余一个劳动力,这个劳动力基本上没有转移出去,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导致增收缓慢,再者,由于新疆冬季寒冷漫长,农民基本上就是半年种地,半年在家闲吃喝,支出非常大。应对措施:1、政府成立劳动力输出办公室,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管理;2、定时发布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工信息,供农民选择;3、在劳动力转移密集的地区,成立劳动力转移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为政府和务工者之间搭建一个桥梁;4、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具备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和资格;5、冬季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做到早筹划,早动手,分批次逐年解决。二、种植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从近三年的种植结构来看,棉花仍然是主导产业,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单一的种植模式,首先造成土地的生产能力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长年的连作,造成土壤板结硬化,地膜的污染加重;二是病虫草害猖獗,防治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其次市场风险加剧,棉价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应对的措施:1、棉花的主导地位还是不应动摇,但面积要调减到总播种面积的65—70%较为合理,低产田全部让出来。2、大力发展小麦等粮食作物,提高复播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结构。3、大力发展番茄、瓜果等高产高效特色种植,力争占种植业总收入的30%以上,抵御市场风险。三、畜牧业大起大落,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第1页共3页前几年,畜牧业行情看好,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很高,倾其所有购进牛羊,没有挣到多少钱,又面临市场下滑,许多农民又急着往外卖牲畜,高价进,低价出,一进一出损失很大,总的来看,畜牧业在大起大落中曲折发展,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应对的措施:1、服务到位,畜牧方面的防疫、冷配、胚胎移植等技术服务要到位。2、畜牧业是一个周期长、效益慢而且比较稳定的产业,引导农民要做到适度规模发展,在发展低谷时有一定的存栏量,在发展高峰时有一定的存栏量,方可应对市场风险,稳定增收。四、发展启动资金缺乏。从入户调查来看,40%的农民陷入贷款种地、种地还贷的恶性循环之中,越是这样的农户,每年的贷款数额减少,越减少,土地的投入就不足,土地投入不足,产出就少,还了贷款,所剩无几,有些农户具备大发展的其他条件,但发展的启动资金缺乏,贷款难是制约一部分农户发展的瓶颈。五、科技服务人员不多,服务质量不高。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农业技术人员出去的比进来的多,许多优秀的技术人员走进政府,担任科技副乡长等职,导致技术人员减少,尤其是乡镇,就我乡而言,只有3名技术人员,从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来看,3名技术人员就很少,很难服务到位;其次,这些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也不是太高。应对的措施:1、在现有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强化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2、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3、通过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提高技术人员为农服务的积极性,使闲散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服务。六、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市场带来的风险加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然而农民第2页共3页的市场意识很淡薄,如在1999年,棉价很低,每公斤籽棉仅2.8元,于是许多农民在2000年自觉调减了棉花种植面积,而且调减的幅度也很大,而2000年棉价上升至每公斤籽棉4元以上,许多农民很后悔。再如棉价高的2003年,每公斤籽棉6.5元左右,而这一年种植面积也不是很大。**年农民把能种的地都种上了棉花,然而棉价却跌至籽棉每公斤4元左右,就这样,棉价涨的一年,下一年多种,棉价跌的一年,下一年少种,而没有理性地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去思考过,调整过结构,这种盲目的增减种植计划,市场风险很大。再如农资,涨价时农民抢购,降价时农民等待观望,买涨不买落,这些都是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的表现。应对的措施:1、政府提供各种信息给农民,供农民参考选择,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2、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市场经济方面知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