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背景 物流,即资源的流动,现代物流企业提供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综合服务,通过专业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化运作降低企业客户的物流成本。 物流的概念从上个世纪 80年代进入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但是中国物流的整体效率仍然比较落后,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 10%,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21%以上,中国搁置在物流环节的成本将比美国多出近20亿美元。 随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被愈来愈多的生产企业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将企业的有效资源集中用于培养本企业的核心能力上,而将生产前原材料、零部件准备阶段的生产供应物流,以及生产后成品销售阶段的销售配送物流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 对于物流企业本身,随着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成本管理正在成为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如何准确计算依靠服务网络完成的不同物流服务产品的成本?如何给物流服务产品定价?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的成本?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的重视。 物流企业的成本特点 物流运作模式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挑战,其中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物流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产品复杂多样。客户、运作方式、运输路线、货物类型和运输时限都是对产品分类有影响的重要因素; 2. 高额的间接费用。除了包装材料可以直接追溯外,基本上所有的费用都是间接费用; 3. 物流公司的运作需要一个庞大的服务网络支撑。针对一项特定的业务,其物流活动一般是由两个以上服务网点分工协作完成; 4. 服务外包程度很高,干线运输、仓储服务、超范围递送都有可能分包给协作单位完成; 5. 物流企业的运作对信息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货物状态的跟踪与监控、运输设备所处位置的定位、客户查询与投诉的记录都需要信息系统作为工具。 物流行业的这些特点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产品定价决策、路由优化分析、资源产能分析和作业流程优化。如果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信息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主要问题在于: 1. 传统的平均分配观无法解决如何把高额的间接费用准确分配到复杂多样的产品; 2. 因为忽略成本发生的具体过程,传统成本方法无法把网点成本、外包成本串联为产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