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 计算负荷是供电系统设计计算的基础,为选择变压器台数和容量,选择电气设备,确定测量仪表的量程,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等提供重要的计算依据。所以负荷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供电设计的质量。对于各种类型的用户,由于其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工程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负荷,总结出的各种负荷的计算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本章以工矿企业用户为例来论述计算负荷的意义及求计算负荷的方法。 一、负荷的基本概念 工厂供电系统运行时的实际负荷并不等于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这是因为用电设备不可能全部同时运行,每台设备也不可能全部满负荷,各种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工厂供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找出这些用电设备的等效负荷。所谓等效是指这些用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与等效负荷产生的热效应相等,产生的最大温升与等效负荷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我们按照等效负荷,从满足用电设备发热的条件来选择用电设备,用以计算的负荷功率或负荷电流称为“计算负荷”。 通常规定取 30 分钟(min)平均最大负荷30P 、30Q 和30S 作为该用户的“计算负荷”,并用jsP 、JSQ 和jsS 分别表示其有功、无功和现在计算负荷。为什么取用“30分钟平均最大负荷”呢? 这是考虑:对于中、小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即表示发热过程进行快慢的时间数值)大约为 10min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尖峰负荷时,导体温度来不及升高到相应伍而尖峰负荷就消失了,所以尖峰负荷虽比30P ,30Q和30S大,但不是造成导体达到最高温升的主要原因。实验表明,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约为 3T 一 4T,所以对于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可近似为 3T 30min;对于较大截面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大多大于 10min,因而在 30 min时间内,一般达不到稳定温升,取 30min平均最大负荷为计算负荷偏于保守,但为选择计算的方便和一致性,如上规定还是合理的。因此,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和电器设备的依据,并有如下关系: 30maxjSPPP 30maxjSQQQ 30maxjSSSS 二、负荷计算的方法 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工厂供电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汁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选择的合理性、经济性。如果汁算负荷确定的过大,将使电气设备选得过大,造成投资利有色金属的浪费;而计算负荷确定的过小,则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