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_第1页
1/8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_第2页
2/8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_第3页
3/8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ConvertibleBondMarket:CurrentStatus,ProblemsandSuggestions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一种内含多种期权的固定收益证券。历史上,第一只可转债是由美国的Rome,WatertownandOgdensburgRailroad 公司于 1874 年发行的;该只可转债的到期时间长达 30 年,票面利率为 7%。我国的第一只可转债是由中国宝安集团于 1992 年 11 月 19 日发行的“宝安转债(125009)”,自此我国可转债市场正式拉开了发展序幕。截至 2020 年,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达 2428.5 亿元,在经历了 28 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可转债市场已初具规模,已成长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为上市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现状1992 年,我国第一只可转债——“宝安转债”成功发行,融资 5 亿元。“宝安转债”的成功发行正式拉开了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的序幕。随后五年间,我国并没有再发行新的可转债,直到 1998 年才又开始了新的发行。自此之后,我国可转债的发行数量逐年增加,其在再融资市场中的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由图 1 可以看出,在 2017 年之前,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并不大:2009~2016 年可转债的平均融资规模只有 312.49 亿元,最高的 2013 年也只有 551.31 亿元;但在 2017 年之后,尤其是 2019 年之后,我国可转债的融资规模快速上升,2020 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 2428.5 亿元,远超配股的筹资规模,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可转债快速发展的原因在 2017 年之前,定向增发是上市企业首选的再融资工具。但在之前的监管环境之下,上市企业存在过度融资倾向,定向增发的定价机制也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监管部门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纠偏,也为了促进可转债、优先股和公开增发等其他工具的发展以平衡再融资结构,证监会于 2017 年 2 月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和《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下文简称《监管要求》)。《决定》将定价基准日限定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这就将之前可以选择的“折价发行”限制为“市价发行”,降低了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套利的积极性。《监管要求》除了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20%”以外,还规定“本次发行董事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