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经营管理工作要点总体思路。坚持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主题,紧紧把握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机遇,以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为目标,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合作社建设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经统计工作。主要目标。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75%行政村。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5个,创建示范合作社5家。完善乡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县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建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一、积极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探索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一抓组织领导。各乡镇建立领导组,明确分管人员,明确相对稳定的业务人员等,做到有资料(文件)入档案,并报县中心备案。二抓平台建设。做到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公章、有电话、有电脑办公和上网、有专用档案(室)柜、有组织机构(流程图、主要制度)等资料上墙、有显示屏和触摸屏等。三抓信息收集发布。做到土地承包、资产资源等基础资料完整齐全;征集上报并发布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出让受让申请、公告及出受让信息登记表等信息资料装订成册;成交合同书,鉴证书,交易双方身份证明及资质证明等资料,权证资料及委托书,成交登记表等成交信息资料逐宗归档保管;政策法规制度和统一标准文本等资料满足交易双方需要。四抓交易组织。组织征集到的出、受让方,本着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规制度和交易规则,进行规范交易,并进行鉴证。五抓协调服务。根据所在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保护双方利益,为双方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做好必要的协调服务工作。第1页共5页六抓村信息站建设。各村建立信息站,每村确保有1名信息员,村有基础资料和出、受让信息,建有必要的档案资料等。七抓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以上;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化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大户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扩大工商、社会、民间资本投入,着力创建一批土地流转规模大、层次高、模式新、效益好、影响大的典型和示范样板;抓好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备案和动态监测,落实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县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建设,健全乡村两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试点。八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二、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组建一是抓覆盖。各乡镇要加强领导,搞好统筹规划,明确专人负责,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登记、运行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领头人且有合作意愿的,要从成员入社、名称选择、组织机构建立、章程起草、制度制定、管理运作模式、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规范健全成员入、退社手续。既要引导各村围绕主导产业兴办合作社,做到全覆盖,又要避免在一个村或一个集镇(街道)范围内重复兴办同一类型的合作社。二是抓提升。重点推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社务信息化”的六化建设,按照“四有八规范”和“13项管理制度”要求,积极利用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队伍;支持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请注册商标,参加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评比,努力实现合作社产品由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第2页共5页推广“两个结合(政府扶持建示范网站与引导合作社自建网站相结合)”“三建并举(建一批网页,联结市场;建一批网站,扩大营销;建一批集成系统,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五个一(电脑、网线、网页、网站、信息员)”的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模式,深入推进省级信息化示范社建设。积极开展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合作社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