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 关于我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 0 1 0 年9 月2 6 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为全面了解我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 0 1 0 年工作安排,9 月1 日至2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华率领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市人大代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专业小组部分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市城镇保障性住房九龙坡区华福家园廉租住房小区、叠彩城渝中区拆迁安置房(配建)小区、鸳鸯公共租赁住房“民心佳园”小区、金山工业园三区青年公寓、渝北太阳园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江北区石子山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进行了视察,召开了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地产集团、市城投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座谈会,对我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我市自 2 0 0 3 年启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以来,先后实施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和农民工公寓等五种住房保障方式,截止 2 0 0 9 年底,全市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 3 4 1 万平方米,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 5 5 .7 万户,惠及民众约 1 6 0 余万人(其中,建成廉租住房1 4 3 万平方米,共保障1 4 .3 万户,实现了“双困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 1 9 8 万平方米,解决了1 4 .1 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施危旧房、煤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 2 0 0 0 余万平方米,改善了2 7 .3 万户家庭的住房条件;建设了1 3 0 万平方米农民工公寓,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有效地改善了部分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的经验做法多次在国务院召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华福家园廉租住房小区建筑模型作为全国唯一廉租房建设模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央各大新闻媒体曾多次集中宣传了我市建设农民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的经验,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住房困难群体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去年年底,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保障方式,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开展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多种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一致好评。今年全市计划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 9 8 万平方米、6 .3 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