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架构之读书笔记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 IA)定义 1. 共享信息环境的结构化设计。 2. 网站和企业网络的组织系统、标签系统、搜索系统,以及导航系统的组合。 3. 创建信息产品和体验的艺术和科学,以提供可用性和可寻性。 4. 一种新兴的实践性学科群体,目的是把设计和建筑学的原理带进数字领域中。 研究信息表达和传递,在信息和用户认知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 基本概念 1. 信息与元数据:信息处于数据和知识之间的混乱地带,无单一所指,如网站、文件、软件、图像皆为信息;元数据(metadata)用来描述和表达内容对象。 2. 设计结构(Structuring)决定信息“单元”(atom)的粒度(granularity)。粒度指信息单元的相对大小和粗糙程度,粒度越大,表示细节程度越低,综合程度越高。 3. 可寻性(Findability)决定整体可用性成败。用户通过浏览、搜索和询问的组合方式找到东西。架构必须在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4. 引进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和民族志学(ethnographic),用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 信息架构实践 IA“臭名昭著”的三个圈(文氏图) 为什么需要信息架构这个职业呢? 用户本身很“懒”: 互联网的用户已经不是传统读者那样逐字逐句的阅读,而是双目 N 行的跳跃式扫描,除非是找到有兴趣的文章才回归传统获取信息方式。 信息内容海量潮涌: 大量新兴媒体、 Blog 、 Twitter 等生产海量信息,使人目不暇接,用户需要一层“组织、分类、过滤”装置,编辑、评论、推友这些角色就能说明 企业内的商业目标: 企业的信息本身也是重要信息源之一,其自身也有信息建设、积累和发布的需求,还不包括那样创业型组织、团队,都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卖点通过信息架构(设计)翻译为“客户化语言”让用户、客户获取、感知 用户的信息需求 完美捕捉:已知条目的精确查找(无遗漏研究)—— 完全准确的东西 捕捉龙虾的陷阱:探索式搜索——一些有用的东西 乱撒网:无遗漏式研究——每样东西 把鱼放回大海:重新找到有用信息——再次需要的东西 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搜索 浏览 询问 搜寻行为的模式 1. 整合:在一个搜寻过程中,搜索、浏览和询问这三种行为并存。 2. 反复:在一个搜寻过程中,三种行为会反复地、无序地出现。 信息搜寻模型 1. “采摘”模型——用户的信息搜寻过程从一个点(比如一个组关键字,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