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本章从介绍科学的概念及其概念进展开始,对科学与科学讨论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科学讨论的一般步骤、科学讨论方法论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突出了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对科学讨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作为一名高校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1. 1 科学与科学讨论1.1.1 科学“科学”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源起于中国古汉语,本意为“科举之学”。宋代著名词人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曾有言:“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其中的“科学”就是这个意思。现代的科学主要是指科学知识,尤其是指经过分类、整理的知识。1. 科学的概念在英语中,词汇“sclence”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的简称,它源于执丁语词“scientia”。“scientia”就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16 世纪中叶,传人中国,“science”一词被译为“格致”,用来指讨论事物而获得知识。如近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教养》篇中有言:“故西人广求格致,以为教养之方。”“格致”源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认为,要获得知识,知道某物的奥妙,就要去格物。将“science”最早译为“科学”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他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1893 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了“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使用了“科学”代替“格致”。 自此以后,“科学”这个称谓就一直沿用至今。“科学”是一个变化、进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科学”获得了愈来愈丰富的内涵和越来越宽广的外延。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科学是一种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返回到观察活动,科学的重要功能在于解释,即从有关某种事实的知识过渡到关于这个事实的原因的知识。12 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认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从而与神学区分开来。直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学是知识”的观点仍然是大数人的主要看法。培根强调科学是通过积累、整理事实材料,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经验归纳出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达尔文、爱因斯坦、费舍尔等都持有传统的归纳主义观点,把科学看作一种知识体系,把科学的进步和进展看成是知识下不断积累的过程。著名的《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