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光脉冲从光纤中输入,经过一段长度的光纤传输之后,其输出端的光脉冲会变宽,甚至有了明显的失真,这说明光纤对光脉冲有展宽的作用,即光纤存在色散。这主要是光脉冲的前端和后端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不一致,导致脉冲变宽。 光纤的色散是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光纤带宽变窄会限制光纤的传输容量,同时,也限制了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G.652 光纤是1310nm 窗口零色散,在1550nm 窗口存在色散,在传输10G 信号时需加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G.653 光纤是色散位移光纤,在1550nm 窗口零色散,可传输10G 的光信号,但传输WDM 波分光信号时,因零色散,会产生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不能用于WDM 波分的传输。G.655 光纤在1550nm 窗口有很小的色散,可用于SDH 光信号和WDM 信号的传输。 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模式色散:主要对多模光纤而言,对单模光纤来说,因只有一个模式传播,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 定义:多模光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存在许多种传输模式,而每种传输模式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相位,因此虽然在输入端同时输入光脉冲信号,但到达接收端时的时间却不一致,于是产生了脉冲展宽的现象,叫模式色散。 材料色散:是指组成光纤的材料二氧化硅本身所产生的色散。 波导色散:波导色散是指由光纤的波导结构所引起的色散。 对于多模光纤而言,由于其模式色散比较严重,而且其数值也比较大,其材料色散较小,不占主导地位,波导色散对多模光纤的影响甚小,所以,多模光纤主要考虑其模式色散。而单模光纤传输的是一个单模,不存在模式色散,模式色散为零,考虑的是其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光纤的总色散所引起的脉冲展宽为三种色散各自平方的和后开平方。 色散主要用色散系数 D(λ ) 表示。色散系数一般只对单模光纤来说,包括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统称色散系数。 色散系数的定义:每公里的光纤由于单位谱宽所引起的脉冲展宽值,与长度呈线性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 σ= δλ*D*L 其中:δλ 为光源的均方根谱宽,D(λ ) 为色散系数,L 为长度,现在的单模光纤色散系数一般为20ps/km.nm ,光纤长度越长,则引起的色散总值就越大。色散系数越小越好,,因色散系数越小,根据上式可知,光纤的带宽越大,传输容量也就越大。所以,传输2.5G 以上光信号时,要考虑光纤色散对传输距离的影响,最好采用零色散的G.653 光纤传输,但光纤色散为零时,传输WDM 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