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漠中的动物介绍响尾蛇太阳才刚升起,一条角响尾蛇就出来活动一一这种侧身横向移动的方式非常适合沙漠地形一—打算找一个有阴影的地方,或是别的动物的洞穴。它将在那里渡过沙漠白天的严酷高温,等日暮时分再出来打猎。利用位于鼻孔后方的感热颊窝,响尾蛇能够分辨小型哺乳类、鸟类和蜥蜴的体温与周遭地面温度的差异,进而察觉到猎物的存在。DiamondbackSnake 西部菱斑响尾蛇2提起沙漠中的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响尾蛇吧,尤其是西部菱斑响尾蛇。成年的西部菱斑响尾蛇可以有 7 尺(约 2 米 33)长,它的毒吻可以让人流血、肿胀、组织损伤,继而丢掉小命。危险的是它们不仅在沙漠生活,从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马州到北墨西哥都有它们得身影。只要有东西“咬”,草原、高原、湿地它们都不拒绝——它们以前还是旱鸭子,现在已经学会游泳了。蜥蜴沙蜥生活于沙漠地区,常将身体埋入沙中,一方面借以在无隐蔽的旷野中逃避敌害的追击,3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炽热阳光的灼伤。它们的身体宽扁,有利于左右摆动掘沙入穴。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侧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缨缘”,仅以缨缘及爪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在澳大利亚的沙漠里还有一种浑身长刺的四脚蛇(蜥蜴)。在一般人看来,它身上那些小倒刺和突起物是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防身武器,可谁曾想到它还有特殊的蓄水功能!其实,四脚蛇皮肤的角质层上有无数的小孔,小孔的开口在小刺之间的凹陷处,水滴正是通过小孔进入皮肤的。但深层组织却没有小孔,水分并不能长驱直入向体内纵深渗透,但也未就此打住或散失。水分在皮肤里朝其头部流动,一直流到毛细管网络汇合成的两个多孔小囊里。这两个小囊长在四脚蛇的嘴角两侧,是一对绝妙的水分收集器,四脚蛇只要动一下颌部,水滴就会自动冒出来。所以,沙漠中常可以见到四脚蛇浸泡在不可多得的水中,用其皮肤吸附大量的水分,汇集于囊中以备不时之需。再有,四脚蛇身上小刺的温度低于皮肤,一旦进入夜晚,小刺就能从空气中聚集水分而形成水滴,并迅速被“干旱”的皮肤吸收。AustralianThornyDevil 澳洲刺蜥这张照片是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摄于爱丽斯泉沙漠公园,它凶猛的外表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4胆小脆弱,它只吃沙漠中的蚂蚁,而且只有 6 英寸长(15 厘米左右)。它全身的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被其他猎食动物吃掉。当它遇到危险时还有一套好把戏:它前爪有两片袖子般的东西会迅速胀起,掩护两臂间的头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