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 略 单 元 编 排 特 点 及 教 学 建议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获得信息进行的阅读,包括获得作者表达的信息,筛选重要的信息,区分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有目的地阅读即阅读监控,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综合运用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阅读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中,通过自我提问,加强自我监控,调整阅读速度,根据理解水平不断调整阅读策略;阅读后,反思阅读理解达到的水平,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阅读的要求。 一、从单元编排看教学的整体性 阅读策略单元属于阅读单元,结构体例与阅读单元基本相似,有精读、略读、识字写字、课后思考练习题、习作、语文园地。与普通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不是以双线方式编排,而是完全以“有目的地阅读”这 一阅读策略为主 线进行整体编排,单元内 容 之 间 相互 关 联 ,突 出 训 练目的的递 进性和发 展 性。每 个教学内 容 承 载 着 不同的教学任务,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是后一篇课文学习的基础,教学时一般不建议打乱课序进行教学。本单元整体编排如下: 从上表可见,本单元的编排紧紧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体现出“学策略—用策略—学语言”的渐进发展过程,训练目标体现出不断递进的特点。 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编排十分精心,分别指向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 《竹节人》是回忆性散文,语言生动形象,指向创造性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是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指向探究式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非连续性文本,指向生活式阅读。提供了 4 份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阅读材料。 三篇课文的文体不同,阅读方式不同,但共同指向“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体现了单元编排的整体性。 二、从课文的编排看训练的层递性 1.《竹节人》——示范指导“有目的地阅读”。 本课以课前导语的形式,直接解释怎样有目的地阅读:“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会有所不同”,并列出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课后以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提示完成任务的阅读方法或需要关注哪些 内容: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