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经济公正 ——高国希教授在上海市社联学术年会上的讲演 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通常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对于社会的公正,它无能为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大量减少贫困,大约使 4 亿人摆脱了贫困。但 90 年代后期以来的发展情况显示,仅靠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减少贫困。为此,探讨得力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弱势群体,鼓励关爱与照料,减少社会排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率,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关注点。 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国际经济秩序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华盛顿共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并不带来经济公正。在一超多强的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着严重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指出,世界上最富有的3 个人的净资产超过了世界上最贫困的 41 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1%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和最贫困的57%的人口收入相等,世界上5%最富裕人口的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人口的114倍,美国 10%最富裕的 2500 万人收入超过全世界 20 亿贫困人口的总收入。1980-1996 年,在美国,最富有的 5%左右的人群实际收入增长了 58%,而最贫困的 60%左右人群的实际收入仅增长了不到4%,CEO 的收入则增长了 800%。这说明,市场经济,通常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它并不能解决公正问题。公正的问题要靠社会制度来保障。这也是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备加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共同富裕是经济公正的最终目标 社会公正,理想的状态就是赋予人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而激活和实现这种能力的基础,首先是经济上的自由,因此,制度选择和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发展的基础前提,就是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富裕。 高举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的大旗,要求我们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给中国人民带来最大的福祉。社会公正,理想的状态就是赋予人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能力。而激活和实现这种能力的基础,首先是经济上的自由,因此,制度选择和公共政策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发展的基础前提,就是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富裕。致力于全体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