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第六形成小组) 调 查 报 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班级:信息科学技术(师范)02 班 组员:马嘉 宁亚敏 濮传奇 朱碧芳 朱彩虹 沙正强 张霞 李萍善 刘彤彤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特点 三、组织单位 四、调查对象. 五、调查地点 六、调查时间. 七、人员安排 八、调查结果 九、解决方法 一.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突出。 二.调查的特点 我国农村养老现状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 (1) 缺乏法律保护: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1996 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落实、巩固家庭养老,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但这部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应该怎样做,而对违法者没有约束力。由于没有制订农村养老的相关行政法规,我国虽然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很多农村老年人的权 益依然得不到保障。遇到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农村干部也只是上门做做思想工作,期望那些子女能够良心发现,而不会采取强制行为。 (2 ) 尽孝意识薄弱。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早在2500 年前,《礼记•礼运》中就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养老保险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父母尽孝往往被一些人放在最次要的位置。现代人对父母尽孝、赡养父母的观念相当淡薄,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包袱,厌恶、不赡养、打骂、甚至遗弃老人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赡养,生活状况好坏完全取决于子女的素质与 经 济 条 件 。 三.组织单位 毛 泽 东 概 论 形 成第 六 组 四.调查对象 学 校 周 边 的人群 五.调查地点 重 庆 市 北 碚 区 六.调查时间 3 月末至四月初 七.调查人员安排:...